人民法院报 | 向阳花开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5-07-25 10:29:34



这起让我辗转难眠的案件,始于调解室角落里的蜡笔画。十岁的小宝蜷缩在桌旁,稚嫩的笔触下是晦暗阴沉的天空和倾盆而下的大雨。雨中,三把伞紧紧靠在一起。“法官阿姨,今天会下雨吗?”小宝边拨弄着衣角,边怯生生地问我:“如果我淋雨生病了,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分开了?”画纸上,一株向日葵正被雨水打得低垂着头。离婚案件大多伴着激烈的争吵、相互的指责、精细的算计……但多年的法院工作也让我逐渐领悟到一个令人心碎的真相——法律的天平上,最无助的砝码永远是孩子。他们像一株株被迫提前长大的向日葵,明明需要阳光的滋养,却不得不在父母的情感风暴中学会低头。那些稚嫩脸庞上强忍的泪水,那些假装懂事的微笑,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深刻地诠释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这句话的分量,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法官肩上的责任。这起案件从法律程序上看再普通不过——一对夫妻带着破碎的婚姻来到法庭,起诉书上冷静地列举着感情破裂的事实与依据,唯一的特别在于,夫妻双方都想要小宝的抚养权,且态度都十分坚决。于是,我放弃了惯常的“面对面”调解方式,带着书记员两次敲开这个家的门。在小宝卧室的书桌上,一张全家福被细心地压在玻璃板下,边角被摩挲得泛起毛边,看得出被反复看过无数次。在学校走访时,老师告诉我,孩子总在放学后独自趴在窗台上,眼神专注地望着窗外,等着爸爸妈妈下班来接她回家,那小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这些沉甸甸的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孩子心底对于亲情的深切渴望。于是,我分别和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告诉他们小宝的担心和害怕:“即使夫妻不再是夫妻,但父母仍旧是父母。”希望双方无论最后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能够从小宝的角度分析问题、考虑问题,不要让破碎的婚姻再次伤害到无辜的孩子。后续的调解工作顺利许多,双方基于“一切为了孩子”的共识,愿意放下对立情绪,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小宝妈妈提供了涵盖教育规划与生活照料注意事项的详细抚养计划,而小宝爸爸尽管仍表达出强烈的抚养意愿,但鉴于自身工作繁忙,在权衡孩子成长需求后,主动认可小宝妈妈在日常照料上的优势,自愿作出抚养安排上的让步,并郑重承诺今后会定期探望孩子。宣判当天,我再次将当事人约到调解室。斟酌许久后,蹲下身与小宝平视,轻声告诉她:“以后小宝要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小宝有些不安,怯生生地问道:“那我以后还能见到爸爸吗?”我找来了民法典漫画,代入漫画上的卡通法官,用轻松易懂的口吻,和小宝解释什么是探望权,“小宝放心,爸爸会经常来看你的。”“小宝,爸爸以后每个周末都带你出去玩好不好?”小宝爸爸也走过来拉着她的手,低声安慰着。“和爸爸拉钩,如果爸爸说话不算数,你就给阿姨打电话。”我轻声叮嘱着小宝。“嗯!”小宝脆生生地答应着,眼中闪着光,仿佛看到了希望。
这起离婚案最终判决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但整个诉讼过程最大限度地守护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小宝虽然懵懂地觉察到爸爸妈妈要分开了,但清楚地知道他们对他的爱从未消失,只是从同一屋檐下的朝夕相伴,变成了成长道路上两份并行的守护。与此同时,我将一份特别的《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卡》附于判决书后送达夫妻二人手中。几页纸上,不仅承载着法律对抚养权归属的最终裁断,更是对这对父母诚挚的提醒:婚姻关系的解除,绝非亲子纽带的断裂;曾经共有的温情,依然可以化作守护孩子成长的大伞,为她遮风挡雨。“綦阿姨,你看!”结案后三个月,我进行回访,刚一进门,小宝就开心地叫着“綦阿姨”,拽着我的手往卧室跑,眼中满是兴奋。她给我看她的新画,画中三把伞变成了彩虹桥,向日葵终于仰起了头。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向日葵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声音。或许真正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不在于强行缝合破碎的婚姻,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确信:即使风雨来临,爱与关注也不会缺席。他们依然能够在爱的滋养下,像向日葵一样,永远面朝阳光,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