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

The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of harbin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法院新闻

司法“枫”景线|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哈尔滨!

发布时间:2023-10-16 15:40:19









    10月9日新时代“枫桥经验”网络主题宣传黑龙江行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呼兰区法院,来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新社、人民政协网、法治日报、法治网等多家中央媒体深入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一线专题调研采访。今天我们先一起走进南岗篇构建“家门口”解纷体系。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打造诉源治理新风景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落实省法院确定的“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工作目标,聚焦矛盾纠纷“靠前防范、前端化解”,通过“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 “设立特色调解室”“发布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等举措,全员、全力、全程、全口径、全方位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在萌芽状态。
    据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常鹤介绍,按照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着力构筑预防、排查、调解、审判一体化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对照《全省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已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官”全覆盖,已有99名员额法官包保了205个村、社区,在全区每个村(社区)都设立了“法官工作室”,鼓励驻村(社区)法官加入各村(社区)“综合管理微信群”,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
    荣市街道龙泰社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三姓街53号,辖区面积3.4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3393户、7461人。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邻里之间因跑水发生纠纷、门市牌匾挡光等引发纠纷时有发生。为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在龙泰社区通过公示牌展示法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龙泰社区为法官安排了调解工作室,方便社区居民随处可见、随时联络。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梁超说,社区法官与社区主任、社区干事、社区民警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微信群,居民的纠纷会及时发送到群里,社区法官与社区干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及时调处,做到信息共享、风险共判、纠纷共治。推动解纷方式多样性,社区法官利用网络、通讯等方式向居民做好咨询、释法明理,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法理、情理。
    同时,驻村(社区)法官定期选取民间借贷、买卖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多发易发纠纷,到村(社区)开展示范裁判(调解),树立裁判(调解)导向,强化基层干部群众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意识,推动基层群众将诉前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先选择,努力让群众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纠纷。
    据了解,仅今年8月中旬以来,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驻村(社区)法官共走访群众7800余户,排查纠纷900余起;接受委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妥善化解矛盾纠纷2100余起;开展法治宣传80余场次,线上和深入村(社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近2300人次。
    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还构建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枢纽的“到家门口”的集约化解纷体系,根据区域纠纷特点设立特色调解工作室,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特点,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交融共享的现代化服务体系。
    据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哈西法庭副庭长蒋月姣介绍,根据辖区医疗资源丰富、大型综合性医院较多、医患纠纷日益增多的特点,哈西法庭设立了“医疗纠纷法官工作室”,集中审理辖区内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在4家重点三甲医院设置医疗纠纷巡回法庭,根据医院及患者的需要,进行现场调解或开庭。截至目前,医疗纠纷法官工作室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85件,审结21件,其中调解8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17天。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综合庭副庭长庄静说,通过创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司法保护工作室”,主动联系地理标志行政主管机关、地方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做好普法宣传和示范裁判(调解)工作,创新方式司法守护“五常大米”在内的龙江地理标志产品。“工作室”成立以来,以调撤方式办结涉“五常大米”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3件,涉案标的额110余万元。
    据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哈西法庭员额法官付鑫蕊介绍,通过成立“护老维权工作站”、发布黑龙江省首份《家事审判白皮书》、发布“2022年度刑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和“集中公开宣判20起偷逃高速通行费案件”、发出黑龙江省首份《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等举措,希望在基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价值判断的“风向标”作用,从更深层面推动实现少讼、无讼。
    据了解,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案说·民法典”“刑案速览”“案件快报”等多个典型案例宣传专题,宣传民事主体信用评价保护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等典型案例50余个,用公正裁判凝聚人心,用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哈尔滨南岗法院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您好,蒋法官,我们这里有两起医疗纠纷,患者情绪非常激动,您现在方便过来一下吗?”接到哈尔滨某医院负责人的电话,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哈西法庭副庭长蒋月姣立即赶往法院设在该医院的医疗纠纷巡回法庭。
    哈尔滨市南岗区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辖区内三甲医院以及各类综合性、专业性的医疗机构共计900余家,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但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也日益增多。医疗纠纷案件与患者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且案件审理存在着证据收集难、责任分担认定难、鉴定结论采信难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顽瘴痼疾。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引导规范作用,南岗区人民法院锚定黑龙江省高院提出的“推动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工作目标,在哈西法庭设立“医疗纠纷法官工作室”,并在辖区4所重点三甲医院设立全省首批医疗纠纷巡回法庭。医疗纠纷巡回法庭根据医院及患者的需要,进行现场调解或开庭,对医院自行调处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巡回法庭及时派员现场指导、现场确认,增强调解的机动性,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医疗纠纷巡回法庭成立以来,诉前化解医疗纠纷12件。
    同时,医疗纠纷巡回法庭还建立了收集反馈司法意见建议机制和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医疗纠纷巡回法庭直接面向医患纠纷当事人收集意见建议,并结合工作中发现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向医疗机构提出司法建议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减少纠纷发生。针对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或具有警示意义的问题现象,医疗纠纷巡回法庭进行典型案例通报,以案说法开展普法宣传,努力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针对医疗纠纷鉴定慢、鉴定难问题,我们引导医患双方进行诉前鉴定,并着力构建‘诉鉴对接绿色通道’,不断规范诉前鉴定工作流程,医疗纠纷案件平均鉴定周期同比缩短97天。”南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常鹤向记者介绍说。
    医疗纠纷巡回法庭只是南岗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探索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积极选派员额法官对接全区20个街道办事处205个村(社区),着力构筑预防、排查、调解、审判一体化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创设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司法保护工作室’,主动联系地理标志行政主管机关、地方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做好普法宣传和示范裁判(调解)工作,以创新的方式司法守护‘五常大米’在内的龙江地理标志产品。”
    “发布全省首份《家事审判白皮书》,在全省基层法院率先发布‘年度刑事审判典型案例’,在全省首次集中公开宣判20起偷逃高速通行费案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价值判断的‘风向标’作用,从更深层面推动实现少讼无讼。”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