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

The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of harbin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法院新闻

司法“枫”景线|道里区法院: “三个转变”构建多元解纷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3-05-09 11:52:25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逐步增强,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开始涌入法院。道里区作为哈尔滨市主城区之一,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增加,案件类型趋于复杂。如何“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探索多元解纷新途径,有效将司法力量汇聚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成了摆在道里区法院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开庭审”到“我要调”

    “在法院特约调解员的调解下,我的案子不用开庭审理就圆满解决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真是太好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孙某根据双方的调解协议申请了司法确认,困扰多年的纠纷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顺利化解,孙某十分满意。

    为扎实推进多元解纷工作,将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诉前,道里区法院不断探索前沿化解纠纷的新途径,有效梳理案件类型,及时发现矛盾焦点并准确预判案件处理方向,将案件有效引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中。

    目前,在道里区法院协调下,区司法行政机关选派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律师进驻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及法律咨询工作。会同工商联、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等多部门开展诉调对接,引导各调解组织对相关专业性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建立了充实覆盖全区的“网格化”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形成“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在后”的解纷体系,切实实现道里区“万人成讼率”的有效降低。

    从“不想调”到“诉前调”

    近年来,物业服务管理纠纷、供热合同纠纷案件呈现大幅上升趋势,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大难题。为妥善化解该类型矛盾纠纷,道里区法院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与原被告双方积极沟通,大力宣传调解优势,努力扭转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心态,转变“来了就要打官司”的老旧观念,将拖欠物业费、采暖费的案件尽可能转入诉前调解程序中。

    哈尔滨某物业公司经理坦言:“我们刚来调解的时候有顾虑,调解员跟老百姓不认不识的,你打个电话就能把钱要回来?所以是不太相信的。但通过几次案件的诉前调解,很多业主主动交纳了物业费用,还带动了一些没有被起诉的业主履行缴费义务。”诉前调解速度快、效果好,加之宣传到位,被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所接受,大家从“不想调”到“我要调”,态度有了巨大转变。

    2022年,道里区法院对受理的32家物业企业及4家供热企业共计2900余件合同纠纷,全部进行了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率近50%。调解成功的案件均即时清结,当事人在调解中全部履行给付义务,为物业公司追缴物业服务费260余万元,为供热企业追回长期拖欠的供热费近180万元。

    从“化纠纷”到“促和谐”

    “基层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衡量着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能只局限于一案一事。”道里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兴梅说。在司法实践中,道里区法院不仅仅以“案结事了”为目的,而是将风险控制端口前移,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

    每年采暖期到来之前,针对收缴热费困难等问题,道里区法院都主动走进供热企业,帮助企业想办法、找措施。哈尔滨某供热有限公司承担着道里区大部分旧城区的供热业务,因供热区域多为老旧小区,部分业主身份不详,为采暖费收缴造成很大困难。道里区法院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帮助企业理清房主身份信息,由调解员耐心对居民释法说理,做通思想工作,主动补齐拖欠的采暖费。

    矛盾纠纷以“短、平、快”的方式妥善化解,不仅有效缓解了供热企业的资金困难,更搭建起业主和企业之间沟通、对话、理解的桥梁。案子结了,关系近了,社会更和谐了。

    未来,道里区法院将协调市场监督、劳动争议、公证、道路交通、保险等部门,进一步扩大多元解纷的社会面,为实现诉源治理新局面贡献法院力量。

    来源:道里区法院


关闭窗口